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9:27:00    

雪域“天路”绽春色

复兴号列车穿行在拉林铁路林芝段(4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天空之眼瞰祖国——飞阅红旗渠

这是3月25日在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青年洞附近拍摄的红旗渠总干渠(无人机照片)。

二十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为解决苦旱,决定开凿水渠,引漳河水。历时近十年,十万太行儿女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2个渡槽,打通211条隧道,建成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终结当地“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

今年是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记者利用无人机俯瞰红旗渠壮阔景象,展现当年修建“生命之渠”的艰辛与伟大。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云南德宏向缅甸地震灾区捐赠第二批医用物资

4月1日,在德宏芒市国际机场,工作人员将捐赠的医用物资运上飞机。

当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通过航空方式向缅甸卫生部捐赠一批价值24万余元的医用物资,支援缅甸地震救灾工作。

据了解,这是德宏州政府捐赠给缅甸受灾地区的第二批物资。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天宇迎来“年度最大蛾眉月”

4月1日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拍摄的“年度最大蛾眉月”。

当日,天宇迎来本年度最大的一弯蛾眉月。所谓“年度最大蛾眉月”,指的是月相为蛾眉月时,月球同时运行至近地点附近,此时蛾眉月的视直径较大。

新华社发(庚喜庆摄)

“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亮相北京

3月29日,观众在参观“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中展出的莫高窟第285窟的复刻版本。

当日,“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千余名中学生百里徒步 30载薪火相传祭英烈

4月3日,参加徒步祭英烈活动的师生在翻越黄峁山(无人机照片)。

当日,宁夏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1600多名师生凌晨5点从学校出发,徒步前往位于彭阳县的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长眠在那里的391名烈士,全程往返共108里。

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轧蚕花”民俗活动 展非遗文化

4月4日,在湖州市德清县新市古镇,“蚕花娘娘”在撒蚕花。

当日,浙江省湖州市多地举行“轧蚕花”民俗文化活动。活动通过民俗演绎、祈福巡游等多种方式,展现“轧蚕花”文化的历史内涵与魅力。

新华社发(谢尚国摄)

清明祭扫缅怀革命先烈

4月2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青山红色文化公园拍摄的中国少年先锋队出旗仪式。

清明节将至,各地举行祭扫活动,缅怀先辈,寄托哀思。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四川都江堰举行清明放水节

4月4日,在2025都江堰放水节上,堰工砍断杩槎的绳索后,岷江水奔流而下。

当日,以“天府好水润天府”为主题的2025都江堰放水节在都江堰水利工程飞沙堰溢洪道举行。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中国政府向缅甸提供的首批紧急人道主义地震救灾援助物资启运

3月31日,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国政府向缅甸提供的首批紧急人道主义地震救灾援助物资正在装机。

当日,中国政府向缅甸提供的首批紧急人道主义地震救灾援助物资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启运。

应缅甸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决定向缅甸提供1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地震救灾援助。记者从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了解到,首批援助物资主要包括1200顶帐篷、8000条毛毯和4万余个急救包,以包机方式运往仰光。中方还将向缅方提供饮用水、方便食品等急需物资,正在抓紧组货,将于近日陆续运抵灾区。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雄安探新——“拔节生长”脉动里的中式美学

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夜景(3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雄安商务服务中心是雄安新区首个标志性城市建筑群,其朱红墙体、灰色飞檐的建筑彰显中式特色。

白洋淀畔,春意盎然,“未来之城”,拔节生长。雄安新区在规划建设新城中,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努力打造能够经得起千年历史的检验、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如今,“未来之城”已雏形初显,一座座体现雄安特色风貌的建筑拔地而起。这些建筑既拥有中国古典韵味,也融入了现代气息,生动展现了“未来之城”建筑的中式美学。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星星的厨房”包出“希望的饺子”

4月1日,工作人员在“星点心愿”——支持孤独症青年工作公益店内摆放供顾客参阅的宣传材料。

4月2日“世界孤独症日”,一个75平方米主营手作饺子的“星点心愿”——支持孤独症青年工作公益店在福建省福州市杨桥中路旁正式营业。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