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智”绘贵安电网 科技护航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9:37:00    

春光灿烂,阳光明媚。连日来,在贵安新区110千伏青鱼变电站,贵安供电局工作人员正在加紧开展10千伏开关柜断路器智能化改造工作。“改造完成以后,能实现从传统‘人工就地操作’向‘智能化遥控操作’的转型升级。”贵安供电局生技部总经理袁龙说。

电力事关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伴随着能源革命与数字浪潮推进,传统电网的生产运维也需要与时俱进。一直以来,贵安供电局以“科技赋能、精益运维”为路径,在输电、变电、配电三大领域展开数字化改造,从无人机翱翔天际巡检铁塔,到变电站“数字大脑”精准掌控电网脉搏,再到配网自愈全覆盖实现“零停电”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从“人巡山野”到“机巢矩阵” 智能巡检提升效率

从前,输电线路运维需要人员翻山越岭、跋涉荒野。如今,只需在办公室方寸之地,就能实现远程精准运维。

这样的改变得益于2018年首台行业级无人机在贵安投入试飞。这台无人机,帮助运维人员,在短短一年内完成200公里线路精细化巡检。

贵安供电局投用的首个无人机机巢。

“过去人工巡检一座铁塔平均需要1小时,现在无人机3分钟就能完成,还能发现肉眼难以察觉的螺栓松动、绝缘子破损等隐患。”该局智能作业班无人机巡检高级作业员邵正义说,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无人机拍摄的百万张照片被转化为设备健康档案,构建起输电线路全生命周期数据库。

2024年,贵安新区首个“固定式智能机巢”在110千伏青鱼变投运,实现无人机自动起降、自主充电、数据实时回传。

邵正义说,当前,贵安电网输电领域已实现了从“人海战术”到“空天地一体化”的跨越,故障跳闸率下降80%,为电网安全运行注入“智能基因”。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即将建成覆盖全域的“1+5+N”机巢网络(1个主站、5个区域分站、N个移动终端),无人机巡检效率将提升80%,年巡检里程突破一万公里,缺陷发现率提高至98%以上。

从“传统值守”到“数字孪生” 智慧变电站引领行业发展

2015年,贵安新区首座220千伏智能站林卡变电站投运,加装智能传感器1000余个,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

2018年,贵安供电局“调配控服一体化”在全省范围首家正式运作,新一代集控系统上线,整合辖区14座变电站数据,故障处置时间缩短70%。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在110千伏华数变电站进行巡检工作。

2024年,贵安首个“数字孪生变电站”在220千伏汪官站落地,通过三维建模与物理设备同步映射,运维人员可远程模拟操作、预判风险。

变电站是电网的“心脏”,这些年,贵安供电局以“数字赋能、智慧升级”为核心,推动变电运维从“有人值守”迈向“无人巡检、远程集控”的新模式。这样的模式推动贵安供电局变电领域的减员增效。

“自2015年以来,我们累计减少人工巡检2万人次,节约运维成本超2千万元。”贵安供电局林卡巡维中心站长罗金龙介绍,以前每天需驱车百公里巡检多个站点,现在通过集控大屏就能掌握所有设备动态,当前,贵安电网变电站的智慧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据悉,当前,贵安新区正新建的500千伏马场变电站也将采用“5G+边缘计算”技术,实现继电保护动作时间缩短至毫秒级,支撑区域大数据产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用电需求。

从“被动抢修”到“自愈全覆盖” 服务万家灯火

配电环节是贵安电网距离民生供电最近的环节,一旦配电环节出现异常将会直接影响“万家灯火”。

近年来,贵安供电局以带电作业、配电自动化为支点,撬动供电服务从“被动抢修”向“主动防御”转变,进一步为民生用电做好服务。

贵安供电局完成中压发电车转供电工作。

“我们通过带电作业技术突破、自愈电网体系构建、运维模式革新‘三步走’,打造了‘作业不停电、故障秒自愈、检修零感知’的现代配网生态,以全省第一的带电作业化率(98.59%)和全域自愈能力,让万家灯火始终温暖如常。”贵安供电局带电检修中级作业员王师国介绍。经过不断地努力,终于在2021年7月,贵安电网第一次自主带电作业工作顺利结束,实现了带电作业“从无到有”的跨越。

如果说带电作业消除计划停电,那配网自愈技术就是终结故障停电。2023年,贵安供电局建成全省首个“自愈全覆盖”配电网,故障停电进入在秒级定位、分钟级隔离并恢复阶段。2024年通过自愈系统与带电作业协同作战模式,贵安新区成为省内首家客户停电平均时间成功进入1小时内的区域。

“过去处理一处故障要停半条街,现在绝缘斗臂车升空20分钟就能搞定,奶茶店连收银机都不用重启!”王师国说。

从“被动抢修”到“自愈全覆盖”,这样的配电服务让贵安市民张先生有了切身感受。“现在停电几乎感觉不到了,即使有停电也很快就恢复。”张先生说。

下一步,贵安供电局将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目标,深化人工智能、数字孪生、量子通信等技术应用,在输电、变电、配电三大领域下足功夫,让贵安电网更智能、服务更温暖。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玲

编辑 张开学

二审 丁亚

三审 王鲁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