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7:3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卢陶然、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
距离A股ESG强制信披时间还有一年。近日,ESG强制信披名单里的啤酒双雄——青啤重啤已完成2024年ESG报告的披露。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经梳理后得知,青啤重啤减排成果显现,年度碳排放量均同比下滑,热能消耗、综合能源消耗强度等多项指标也有所下降。
多位受访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监管要求披露的ESG指标涵盖了碳排放、能源利用、产品质量、ESG治理架构等多项指标,其中一位人士强调指出,“在治理维度上,重庆啤酒和青岛啤酒均未在董事会层面成立与审计、薪酬等并行的ESG委员会。ESG委员会不仅需制定中长期减碳目标,更要从宏观视角识别气候政策对大麦种植、物流网络的系统性风险,通过跨部门协作推动减排措施落地。”
重庆啤酒和青岛啤酒在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以下简称《指引》《指南》)圈定的ESG强制信披名单内,需要按交易所要求在下一个信披年强制披露ESG报告。
目前,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酒类企业ESG披露指南》《酒类企业ESG评价指南》两项团体标准已正式实施,这将成为酒业上市公司可供参考的ESG行业标准。
今年的两份ESG报告编制依据有哪些?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重庆啤酒和青岛啤酒均参考了上交所《指引》和GRI标准,重庆啤酒还结合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酒类企业ESG披露指南》进行编制。
那么,两酒企具体参照了哪些《指引》和酒协团标共同规定的指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两酒企2024年ESG报告后发现,温室气体排放、能源利用这两项环境维度指标披露较为完备。
重庆啤酒2024年采取“运营控制法”对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进行统计及换算,统计结果显示当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1分别同比下降3.58%、5.58%,范围2同比提升4.34%。
何为运营控制法?为何选用这一方法核算碳排放?
对此,重庆啤酒相关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运营控制法是参考GHG Protocol的一种用作判定组织排放边界的方法。
具体来说,运营控制法下,企业会对拥有或实际控制的排放源(如自有设备、租赁资产等)进行100%排放比例核算。这一方法适合生产型企业,因为数据边界清晰易得。
青岛啤酒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5036933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下降3.58%;范围1为190388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下降5.58%;范围2为200093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提升4.34%。青岛啤酒额外披露了范围3排放量4646452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下降6.6%。
截至发稿,青岛啤酒尚未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提问。
中国银河证券ESG首席分析师马宗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啤酒行业的ESG特殊性集中于三大核心环节:原材料采购、包装体系与冷链物流。
在原材料端,大麦等粮食作物的可持续种植直接影响供应链的环境效益,企业需建立“可持续采购比例”指标,评估有机大麦、低碳种植原料的使用占比;包装环节作为碳排放“大头”,则需关注玻璃瓶、铝罐的回收利用率,以及可降解材料在包装总量中的替代进度;冷链物流方面,运输过程中的柴油消耗与制冷设备能耗构成主要排放源。
在能源利用方面,青岛啤酒披露了啤酒生产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为0.027每千升产量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5%,热力年度消耗量18840亿千焦耳。
重庆啤酒披露了综合能源消耗强度为0.42MWh/万元营收,总热能消耗为449263.67MWh。
上述重庆啤酒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蒸汽/热能回收是酒厂实现能效提升和减少碳排放的核心技术手段。蒸汽/热能是啤酒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能源形式,广泛用于酿造糖化、杀菌,包装等各环节。通过回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和蒸汽,可以减少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使用,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例如工厂范围1碳排放主要包括使用天然气,沼气和制冷剂使用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马宗明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啤酒生产过程中,糖化、煮沸等关键工序对蒸汽需求集中,而通过二次回收系统,可将富余蒸汽存储并循环应用于其他加热装置。这一举措不仅直接降低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消耗,更通过动态调节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供给。从行业普适性来看,这种基于生产节奏的能源动态管理模式,为工业化程度较高的食品饮料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减碳路径——在保障产能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能源效率与成本控制的双重优化。
ESG治理架构是企业开展ESG工作的基石,相关要求已在《指引》《指南》和酒协ESG团标中明确。
《指南》要求,披露主体应当建立健全公司可持续发展相关治理架构,明确负责管理、监督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的机构(例如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等)以及管理层设置。
作为中国酒业协会《酒类企业ESG披露标准》的主要起草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中国ESG研究院院长柳学信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团标中明确提出,企业应将ESG融入战略分析、制定和实施等过程,包括战略定位和愿景中是否明确提出ESG方面的承诺或目标、企业高层是否设立ESG相关的领导机构和岗位来推动战略执行等。
他进一步指出,董事会层面的ESG委员会在企业ESG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该委员会可从战略高度制定ESG目标、审议重大事项并指导核心管理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设立独立ESG委员会的企业,能够更系统地推进ESG相关工作;若未设立,往往意味着ESG的相关职能可能被并入其他委员会,导致管理效能受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重庆啤酒和青岛啤酒均未在董事会层面成立与审计、薪酬等并行的ESG委员会。
青岛啤酒报告显示,公司有“决策层-监督层-执行层”三级 ESG 管治架构,在决策层设立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对公司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相关政策和策略进行审阅;在监督层成立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公司的 ESG 管理整体规划、制度、方针、策略及目标;在执行层酒由 ESG 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涵盖各部门、各单位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专项工作组,负责公司整体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领域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
与其余ESG强制信披酒企的情况不同,青岛啤酒因其在境内外同时上市(A+H股)而被纳入强制披露名单。针对A、H股两地上市企业的监管差异,马宗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港股要求的ESG定量指标是否可以直接在A股市场用,原则上虽然可以,但也要根据A股的要求进行调整。”港交所对气候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更为严格(如 TCFD 建议的情景分析),企业需建立 “统一框架 + 差异补充” 的披露机制,在共性指标(如碳排放强度、可再生能源占比)上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对港交所特有的气候风险量化评估进行专项说明。
重庆啤酒相关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目前没有在董事会层面成立ESG委员会,但已建立了由总裁、TTZAB目标牵头人及ESG执行负责人组成的三级管理体系,其中TTZAB目标牵头人均是公司管理层成员,分工协作。”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比如“零碳排放”、“零水浪费”和“零事故文化”这3个目标和啤酒生产高度相关,由供应链副总裁负责。“零农业足迹”和“零包装浪费”这两个目标分别与原料和包装物有关,由采购总监负责。两位负责人均为公司管理层成员,相关零目标是他们的职责范围和专业领域,他们作为管理层也具备跨部门协调的能力和资源,可以推动各项目标的落地实施。
马宗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董事会层面设立的ESG委员会,不仅需制定中长期减碳目标,更要从宏观视角识别气候政策对大麦种植、物流网络的系统性风险,通过跨部门协作推动减排措施落地。这种自上而下的治理架构,正成为啤酒企业提升ESG透明度与市场信任度的核心支撑。
“酒企应该披露公司产品质量检测和质量管理认证情况,在产品追溯防伪系统管理方面,制定了哪些政策、管理机制、战略、认证、方针等,以及采取了哪些措施。”中国酒业协会的ESG团标里提到。
从以上两酒企的重要性议题分析来看,青岛啤酒将产品质量管理与食品安全列为高度重要性议题;重庆啤酒引入双重重要性评估后,产品质量与创新为20项议题中重要性最高的议题。
“啤酒作为大众饮品,消费群体广泛,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品牌是啤酒企业的核心资产之一,产品追溯防伪系统可以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和饮用。”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肖竹青表示,通过产品追溯防伪系统,酒企能够快速定位问题产品的生产批次、原料来源、销售渠道等信息,便于及时采取召回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风险。此外,在竞争激烈的啤酒市场中,产品追溯防伪可以作为一种差异化竞争优势。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提供可靠追溯信息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肖竹青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啤酒企业产品追溯防伪的常见措施为建立质量检测体系,对啤酒的原料、生产过程、成品等进行严格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同时,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环节的责任,确保质量问题可追溯到具体责任人。
在产品追溯防伪方面,从两家酒企报告披露的内容来看,青岛啤酒通过了实施TACCP食品安全防护体系,对全供应链实施食品安全第三方检测监控,并实施了VACCP防欺诈管理体系,每一瓶酒须经过1800余道质量检测点。
“供应链管理也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肖竹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啤酒企业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和管理,确保原料的质量和安全。在物流环节,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实时监控产品的运输和仓储情况,防止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被篡改或损坏。
重庆啤酒要求供应商需标识每个产品单元及其相关数据,并审核供应商原材料可追溯情况,保障原材料的可追溯性。报告期内,重庆啤酒可溯源主要材料的比例达100%。
除此之外,肖竹青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啤酒企业还可以建立追溯系统,利用二维码、RFID标签等技术手段,为每个啤酒产品赋予唯一的标识码,并将这些标识码与产品的相关信息关联起来。在防伪技术应用方面,啤酒企业大多结合物理防伪与信息防伪技术,如采用特殊的包装材料、印刷工艺以及加密的二维码等,使造假者难以复制和伪造产品信息,从而达到防伪的目的。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