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00:04:00
据公开数据,2025年1-4月,国内中标项目数量同比增长约50%,中标项目总金额同比增长约70%。大量设备更新项目在经过项目审批、采购意向、招投标等多个环节之后逐步落地,这也为迈瑞等企业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广阔的市场空间下,面对资本市场对公司从传统医疗设备向流水型业务转型能力的关切,迈瑞医疗在近期投资者交流活动中也给出了系统性回应。公司管理层坦诚剖析了转型挑战,并详细披露了在研发体系重构、关键技术突破、并购整合及全球能力补强等方面的战略部署,全面阐述了支撑未来流水化转型核心能力建设路径。
迈瑞医疗管理层坦言,最初的设备研发体系MPI(迈瑞产品创新体系)无法直接套用,因其会导致流水业务和IT业务迭代速度变慢。
为此,迈瑞近两年启动了关键的研发体系再造工程。针对耗材等流水型业务,公司对MPI体系进行了“抓两头,精中间”的战略性精简:一头聚焦产品的构思和立项,确保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另一头紧盯产品上市环节,保证快速推向市场。核心在于去除冗余流程,在保证“一次性把事情做对”的前提下,实现“快速迭代”——这正是耗材业务MPI的精髓所在。这种体系性调整为流水化业务注入了必要的敏捷基因。
认识到自身在特定高值耗材领域的能力短板,迈瑞将战略性并购视为加速转型的关键抓手。公司明确指出,收购惠泰医疗正是为了“补齐在某些核心技术方面的短板,补全我们的能力版图”。惠泰在高值耗材领域深厚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成为迈瑞流水化业务的重要拼图。未来,如果在新领域、细分领域能力不足,可能还会通过外延并购来解决。
此外,在营销方面,迈瑞医疗同样表示,公司一方面要自建,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外延式收购补足能力,如收购德国DiaSys便是看中其全球生产布局和物流交付能力。未来,公司在心血管、微创外科等高耗领域也要有当地比较专业的销售人员和经销商,同时也会考虑收购本地化平台来弥补短板。
迈瑞医疗还指出,通过对进口品牌流水线产品的多年研究,发现进口品牌的流水线基本是两个厂家整合或一个厂家的不同团队开发的产品。因此,进口品牌流水线设计较为零散,从而带来体积大、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
而迈瑞的MT8000产品则由深圳研发团队统一设计,从方案设计之初就天然保证团队协作与融合,使得公司流水线产品在设计上实现了体积小、效率高等特性。
据了解,当前流水线与进口品牌的差距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功能模块上MT8000还缺乏国外客户必需的分杯模块,目前正在积极规划中;其次是中间件,与进口品牌相比,MT8000在适配欧洲客户信息化需求方面还需积极探索,目前研发已投入资源进行深度调研和预研。迈瑞医疗表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迈瑞的流水线产品能够在欧洲市场与其他进口品牌一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