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21:13:00
4月11日,《七十二家房客》第二十季开机仪式在广州市海珠区举行。仪式结束后,南方网记者对饰演“西洋蔡”的演员张鹏进行了专访。
“蔡”味燎原:用17年熬煮粤海文化老火汤
提示信息
在广东,无论老少几乎都认识“西洋蔡”;在海外华人社区,《七十二家房客》成为解决乡愁的“电子榨菜”。这部以民国广州西关为背景的情景喜剧,自2008年开播至今已突破2300集,覆盖老中青三代观众。当许多剧集在流量中昙花一现时,它为何能跨越17年,成为全民“下饭剧”?
演员张鹏为观众介绍,《七十二家房客》虽讲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故事,却融入了大量西关本土文化,比如被忽略的老西关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模式,还有正宗的西关美食。像剧中“蔡祝行”的品牌,以及鸡仔饼、沙琪玛、酥皮月饼、陈村粉、濑粉等,都是广府文化特色美食,浓缩了“食在广州”的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十季将着重融入粤派美食元素。演员张鹏将戏内文化符号延伸至戏外,其创办的“蔡祝行”小食店复刻剧中广府烧腊传统,让观众在品尝“西洋蔡同款”时,自然串联起剧集对广府美食的深度呈现。正是这种“戏内埋梗、戏外落地”的模式,成就了这部流动的岭南饮食教科书。
他还提及,《七十二家房客》并不是广东人的“自嗨”。大湾区卫视将其推广到港澳地区,甚至全球,向世界宣传大湾区文化和风土人情。这种跨文化传播的背后,是剧集对“广府文化”的诠释——无论是西关大屋还是纽约唐人街,观众都能在“七十二家大院”里找到情感共鸣。
在这场对话中,该剧长盛不衰的秘诀逐渐明晰——《七十二家房客》就像历经17年慢炖的“文化老火汤”,凭借对广府文化的精准把握,散发着醇厚鲜香 。
市井不“菜”:小人物“西洋蔡”映照大时代烟火
张鹏在采访中谈到,《七十二家房客》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推移在悄然演变,其中“西洋蔡”这一角色堪称“成长”典范。第一季开篇的“西洋蔡”是一个“风流小子”,西装革履登场,尽显白领精英派头,可下一秒,众人惊觉,原来他不过是破旧大院里的一位租客。动荡年代,他有过风光无限,也能在落魄时放下身段,脱下那束缚人的“孔乙己长衫”,操持起小吃店,在烟火人间努力扎根。
提示信息
在张鹏的精湛演绎下,“西洋蔡”的形象十分立体,好不是纯粹的好,坏却并非彻头彻尾的坏。他一次次与财富失之交臂,却也总能在关键时刻化身智多星,为街坊排忧解难。为了家庭,他身兼数职,在洋行与“蔡祝行”间奔波忙碌,一边为生计打拼,一边传承美食,对妻儿的那份责任心溢于言表。
角色的人生轨迹何尝不是无数平凡人尤其是“打工仔”的真实写照?他精准捕捉到现代“打工仔”的内心世界:人前光鲜亮丽,人后却被生活的琐碎压得喘不过气,可即便如此,他们依旧怀揣乐观。恰似“西洋蔡”时常哼唱的《担番口大雪茄》,无论日子多苦,始终坚守善待自己的信念。
观众一路陪伴“西洋蔡”从青涩走向成熟,见证他娶妻生子,这不仅是“西洋蔡”的幸运,更是观众的幸运。
不仅是“西洋蔡”:他是倔强生长的演员张鹏
“西洋蔡”在观众心头晃荡了十七载千秋。人们记得《都市笑口组》中的李富贵,《乘龙怪婿》里的武德训,却鲜少想起这些鲜活的躯壳里跳动着同一个名字:张鹏,一个在广东喜剧星河里倔强生长的名字。
“他绝对是演员当中医术最高的,医生中演戏最好的。”这是熟悉的朋友对他的评价。大学毕业后,张鹏便一直在医院任职。不过,他内心满是对表达的渴望,于是兼职在电台主持《美食情报》节目,也正是由此踏入演艺领域。当获得参演《都市笑口组》的机会后,张鹏历经波折,慢慢说服家人,毅然辞去稳定的医院工作,自此在荧幕上活跃了22年之久。他的演艺之路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和拼搏。
张鹏满心期许,能够持续深耕广东喜剧领域,雕琢出更多经典角色,源源不断地为观众送去欢笑。同时,他志在迈向全国舞台,让广东喜剧收获更多人的赏识与喜爱。
凭借自身卓越的喜剧天赋与别具一格的表演风格,张鹏多年来为观众缔造了数不清的欢乐,在广东喜剧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任田 实习记者 黄耀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