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合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06:09:00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旨在构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指引下一阶段我国的智能制造各项工作,引领制造业加快智能化升级与数字化转型。当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正由概念普及向规模化推广演进。

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政策引领、标准规范、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用力,引导数字化要素向制造业企业集聚,水平持续提升。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份,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代表了我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领先水平。不少省份积极作为,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例如,辽宁省通过“一群一策”模式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实现精细化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航空装备等22个产业集群集聚规上工业企业超3500家,推进工业项目2000余个;浙江省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标杆引领,聚焦产业集群、重点行业和大中小企业,“点线面”结合,实现数字化水平1.0的规上工业企业达90%以上,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居全国前列;江西省在全国率先发布《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指南》地方标准,形成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四阶十级”评价划分,截至今年1月份,该省已有1.09万家企业实施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同时,政策体系持续健全,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保障。202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提出要根据制造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分行业分领域挖掘典型场景,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印发《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总体要求、实施步骤、场景关键、政策保障等给出意见,强调需求导向,分类施策,针对不同企业提出差异化转型策略,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和模式。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从企业转型模式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不同角度发力,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也要看到,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仍面临一些瓶颈制约。例如,数字化解决方案规模化供给与个性化需求存在偏差,难以精准契合制造业企业独特需求,资金、人才、技术等转型要素支撑仍然不足等。针对此,须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协同作用,坚持统筹谋划,精准施策,系统性、渐进性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完善顶层设计。健全更加细化、差异化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体系,通过制定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设立差异化区域政策等方式,推动形成因地制宜、因企施策的转型模式。央地协同出台系列政策,打好“组合拳”,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贯通的政策体系,形成推进转型的政策合力,提升转型整体推进效率与效果。

引导供需双方发力。着力培育系统解决方案和服务商,提升供给质量。培育标准化、低成本、可复用的解决方案,建设服务商资源池,同时加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转型产品和解决方案,逐步减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国外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依赖。引导制造业企业明晰转型定位,确定差异化转型路径。企业要根据自身规模、发展阶段等特点,明确转型的方向和重点,找准转型切入点,稳妥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

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深化校企协同和产教融合发展,通过联合培养、共建实验室等方式培养数字化转型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引导高校科研人员强化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理念,增强“产业出题,高校答题”意识,紧密结合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开展研究。加强对产业员工数字化技能培训,增强员工数字素养和业务能力。建立健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领域的人才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作者:董 蕾 陈 晨 来源:经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