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3 21:59:00
财联社5月13日讯(记者 刘梦然) 5月13日下午,上交所举办2024年度科创板集体业绩说明会,天合光能(688599.SH)、晶科能源(688223.SH)、阿特斯(688472.SH)、奥特维(688516.SH)和高测股份(688556.SH)等多家光伏头部企业参加,向投资者展示行业生态和发展动向。
当前,光伏行业目前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产业链价格仍存在波动,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依然承压。业绩说明会上,多位企业负责人从组件产品提效、提升对海外高价值地区出口占比,以及建设光储融合新场景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以稳健提升公司经营能力。
对于投资者关心的光伏产能出清进度,阿特斯总经理庄岩表示,当前光伏行业步入深度整合期,缺乏竞争力的落后产能有望逐步退出,从而推动产能结构优化,改善供需格局,帮助全产业链恢复到可持续经营状态,为光伏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认为,无论是AI驱动还是绿色电力需求,光伏长期需求依旧旺盛,结合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指引,将助力行业有序发展。一些跨界光伏企业已在逐渐退出市场竞争,行业会逐渐进入从亏损到盈亏平衡、再到逐渐盈利的过程,有规模化优势、品牌溢价、领先技术和成本控制优势的企业,会更具有竞争力。
多家光伏龙头发力储能业务
在储能市场版图中,传统的一体化光伏组件厂逐渐成为主角。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2024年公司以光伏、储能双核驱动全面引领行业,并向光储智慧能源全面解决方案领导者转型升级,构建领先的产供销一体化能力,持续深化面向全球的服务体系,24年度储能装机量持续超预期实现100%以上的增长。
据他介绍,公司储能舱及系统销售突破中国、欧洲、亚太、北美、中东非、拉美六大区域市场,累计出货超过10GWh。国内也完成GW级交付,中核汇能海南1GW光伏+300MWh储能项目,本项目为国家第三批大基地中第一个开工建设的项目并已顺利并网。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的接入,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调节资源的需求日渐迫切,这也推动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的高速增长。天合光能储能业务预计将继续发力,今年储能系统业务计划实现出货量8-10GWh。
阿特斯总经理庄岩在业绩会上表示,2024年公司储能业务实现销售 6.5GWh,同比增长超 500%。公司目前是北美、欧洲、澳洲、拉美等主要海外大储市场领先的储能系统集成商。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阿特斯拥有79GWh潜在储能系统订单储备,已签署合同的在手订单金额 32 亿美元,全球累计交付超10GWh。2025年储能出货量预计为11至13GWh,相对于2024年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庄岩提到,今年公司将充分发挥储能第二主业的优势,保证大型储能业务的高质量交付。今年储能出货指引目前为11-13GWh,将为公司提供盈利的保障。
阿特斯财报显示,公司2024年储能系统出货量达 6.6GWh,同比增长超 500%。庄岩在业绩会上表示,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使光伏和储能系统成本大幅下降,产品供应和成本不再是限制因素。随着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增加,提升消纳能力、优化电站收入模式、提高整体收益变得关键,产业价值向下游应用侧迁移,储能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光伏和储能行业面临发展新机遇,也对技术集成、项目交付和长期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庄岩认为,企业需要从“价格比拼”转向“技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综合能力比拼,行业竞争格局或将因此重塑。
积极应对关税变化影响
近期,中美“对等关税”风波引发市场关注,光伏组件企业出口占比通常超过50%。据李仙德介绍,公司最新高效TOPCon产品以其高功率和高实际发电量受到海内外客户的普遍认可,当前订单较旺盛,相较于未升级产品可实现0.5-1美分/W的溢价。
他表示,为应对海外贸易政策变化,公司持续完善多元化的全球供应链布局,保障高溢价市场供应稳定,并不断拓展增速较高的新兴市场。且由于海外电池紧缺,美国组件价格看涨,有望合理传导关税成本。
美国是高溢价市场,多家组件企业负责人回应对美国出口计划。庄岩表示,由于之前美国针对光伏现有的关税政策,光伏产品基本没有直接从中国出口至美国,主要从东南亚和美国本地出口,因此受中美对等关税影响较小,但东南亚会涉及“双反”关税的影响,需等待后续的终裁结果。
高纪凡表示,公司密切关注关税对行业及公司的影响,积极应对。截至目前公司在美国储备有足够规模的电池组件库存,其成本预计不会受到美国加征对等关税的影响,另有部分在运输途中即将入关的产品,再加上其他的一些供货渠道,可以满足公司今年后续阶段美国市场客户需求。这次对等关税可能会带来产品价格一定幅度的上升,对于美国的电池组件库存利润会产生正面影响。
另外,天合光能的印尼合资TOPCon电池组件工厂(目前年产能1GW)不受东南亚四国“双反”的影响,印尼工厂具备相对竞争优势。 综合来看,公司认为具备更强前瞻战略研判和全球化经营能力的企业能够相对更好应对本次美国对全球加征对等关税。
在应对方面,庄岩表示,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目前短暂的90天时间窗口,利用好东南亚及其他现有供应链的原有产能航道;加快推进部分制造及采购环节向关税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转移,优化全球产能布局。
他还提到,发挥美国本土组件、电池以及储能产能的先发和规模等优势,保障并加快位于美国本土的工厂稳定生产,持续为客户提供本地化交付;积极与主要客户和供应商协商,合理分摊关税成本,确保供应链稳定;为后续可能的中美谈判及关税回到相对合理的区间做好准备;并通过多种渠道,希望能够争取特定产品的关税豁免或减免。
设备厂也在加快出海规划。奥特维董事长葛志勇表示,受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影响,公司的订单出现下滑。公司将通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同时,拓展半导体设备、储能设备的市场,对冲光伏行业的订单下滑 。
他表示,目前光伏装备制造的产能主要集中于中国大陆,对美国的出口必然会受到关税政策的影响。为应对政策性风险,公司已进行了前瞻性布局,马来西亚的制造基地已落成并完成了首台设备出货,正逐步提升产能规划以应对未来的海外出口要求。
据悉,奥特维客户的产能仍在小幅扩产,产能扩产主要是在海外区域。公司预计2025年海外市场仍存在新的项目机会和设备需求。
(财联社记者 刘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