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0:21:00
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
三月十四 乙巳年 庚辰月 庚戌日
贫而乐道,富而尚礼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
注释:
谄:过分恭维、阿谀他人,常表现为卑躬屈膝、奉承讨好的态度。
贫而乐:源自“贫而乐道”的表述,它描绘了一种即便在贫穷的境遇中,依然能够坚守道德准则和崇高理念,并从中获得内心满足的生活态度。
子贡说:“倘若一人在贫寒之时能坚守尊严,不向权势低头,在富裕之后依旧保持谦逊,不骄不躁,夫子,您觉得此等品行如何呢?”孔子沉思后回应:“此人确实品德高尚。然而,那些在困顿中仍孜孜以求真理,在富贵时依旧恪守礼仪的人,其境界更胜一筹。”
子贡所提出的人生境界,已然不低。然而,孔子却认为存在更高的境界,即人在贫穷之时仍能乐守道义,于富贵之际亦能谨遵礼法。《礼记·曲礼》依据《礼记·学而》中孔子的这段论述,进一步提出“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其主张人们致富之后,需做到“不骄不淫”,切不可“为富不仁”,而应积极运用财富回报社会,这也是孔子财富观的重要内容。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大力倡导将经商活动与个人品德修养相融合,由此形成了儒商文化。儒商文化秉持这样的理念:追求财富的行为值得予以肯定,不过前提是务必生财有道,坚决不发不义之财。在积累财富之后,更应将“德”置于“财”的前面,借助财富去实现人生理想,回馈社会大众。
从某种角度看,做到“富而无骄”并非难事。许多人在生活富足、积累财富后,依然能低调为人、亲和待人。但现实中,一些一夜暴富或家财万贯、跻身“富人俱乐部”的人,不懂得收敛与低调,他们有钱就肆意放纵,热衷于高调炫富,尽显以财傲人的姿态。所以,对那些缺乏心性修养、未达内圣境界的富贵之人而言,“富而无骄”仍是规范其行为的基本准则。
至于“富而好礼”,犹如孔子所言,因其精神境界高,属于积极层面的道德高线,做到绝非易事。儒家向来尊礼、重礼,然而,现实里不讲礼仪、肆意破坏公序良俗的富人不在少数,像子贡那般富可敌国却仍礼敬老师、全力宣扬孔子学说的人寥寥无几。因此,“富而好礼”的行为准则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彰显,更是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关键所在。
财富不应只是数字的堆砌,更应是品德与责任的承载。“富而无骄”“富而好礼”绝非高不可攀的道德奢望,而是我们在财富之路上理应秉持的行为圭臬。
整理自:《光明日报》、“中国发展观察”公众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