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17:23:00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四川古蔺报道
谷雨将至,赤水河奔涌着文学的春潮。4月19日,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四川泸州古蔺二郎镇举行。这座深藏于川黔交界处的酒乡,此刻因文学的辉光而愈显璀璨。作为中国纯文学界的标杆性奖项,人民文学奖始终以“国刊”风范引领创作风向,本届共颁出12类奖项,在传承与突破中勾勒出新时代文学的精神图谱。
获奖作家及颁奖嘉宾大合影
获奖名单展现了中国文学的多元生态:既有柳青新近被发掘出的佚作《在旷野里》获“长篇致敬奖”的世纪回响,也有蔡崇达《命运慢跑团》引发的当代共鸣;新疆90后石油工人李琸以《我有一片戈壁》捧得新人奖。四川作家梁平、姜明继马嘶、向以鲜之后再度折桂,继续彰显“文学川军”的卓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奖项有颇多新意:长篇小说奖中增设“长篇致敬奖”,“特殊文体奖”授予了科幻题材的剧本,还颁发与时俱进的“传播贡献奖”。本年度最新设置的奖项“传播贡献奖”由董宇辉获得,授奖词中提到董宇辉“将文学一次次推向读者,唤起了无数热爱文学的人的内心热望。”
对于这次获“人民文学奖”,董宇辉也透过视频发来回应,认为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个用文字照亮时代的作家和每一个用热爱温暖文学的读者。”
《人民文学》主编、茅奖作家徐则臣:
文学要有匠人般的专注,也要有融入洪流的勇气
担任人民文学奖评审委员会主任的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和《人民文学》杂志社原主编施战军等人上台致辞。担任人民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评委代表的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四川文学》主编罗伟章,《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陈涛、邓凯,作家侯志明,以及郎酒集团党委书记、诗人李明政等人,与前来领奖的获奖作家们,一起见证了这一文学盛事。
《人民文学》主编、茅奖作家徐则臣在致辞中以酿酒比喻创作。他认为,如同生长养藏的酿酒淬炼,文学创作也需要在时光中沉淀。“我们既要有匠人般的专注——就像油纸伞匠人穷尽一生精研工艺,也要有融入时代洪流的勇气。每一天都是重要的一天,每一件事都是大事,因为文学诞生于每一件事,孕育于每一天。酿酒在于生长养藏,立足于每一个细节,变化在每时每刻。”
徐则臣提到,2024年《人民文学》做了很多引起文学圈和社会各界关注和探讨的工作。比如走进“与辉同行”直播间,与壮阔的时代中,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建立了联系,实现了全年每期20.6万册的发行量。因此,2024年度的作品拥有极为广泛的读者群,这也让本年度的评选备受关注。
获奖作家感言:
“给困境中的人一束光”
站在领奖台上的作家们,分别发表了真诚的获奖感言。
长篇小说奖得主刘醒龙感慨:“在极其个人与极其大众之间,最负盛名的《人民文学》,起着重要的引领与品鉴的作用。”
长篇小说奖颁奖现场
中篇小说奖得主陈集益思考的是在这个时代,小说到底有哪些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在发言中说:“小说与不同媒介和文体的较量肯定不是抢夺信息,而是对人的关照——谁关照到了具体的人,写出了人的悲苦与欢乐,崇高与卑劣,给困境中的人一束光,给卑微者以尊严,小说才有可能摆脱素材的束缚。”
中篇小说颁奖现场
2024年,是“短篇小说奖”获得者沈念从事文学写作的第28个年头。近几年他写作的目光一直盯着故乡洞庭湖,意在通过对地方志的挖掘,通过想象来构建和表达新的地方经验和地方性格。“从中我感受到一股源源不断的写作生命力。”他计划要写一系列湖区男孩野蛮生长的短篇小说,《寤生》就是开篇之作。小说中有一个以水为梦、在现实中造梦的男孩,等待远行父亲的归来,也在寻找从小就空缺的母爱。沈念说,“这个短篇是我写作以来修改次数最多的一个作品。我电脑里至今保存着九份深度修改的文档,从主题结构变化、语言打磨推敲到人物删减和形象重塑,每一次修改过程都让我产生一种写新作般的激动和向往。在我看来,《人民文学》今天把奖励给了它,也是奖励写下每一句话的审慎,奖励用心写好每一篇作品的写作态度。”
来自戈壁滩的90后采油工
写出对边疆土地诚挚的爱
来自新疆克拉玛依的李琸和来自北京的陈小手获得“新人奖”。
新人奖颁奖现场
出生于1992年的李琸,从中学时代就开始喜欢写作。在河北廊坊读完大学后,她回到克拉玛依当了一名采油工。工作之余,她开始文学写作。终于《青涩的她》发表在《钟山》杂志,也是从这篇小说的发表开始,她的文学创作启航了。“我们处在多么美好、善意、被包容、被看见的时代啊,只要我们坚持心中的那束光,努力让这束光照进他人的心中。”2024年,李琸的长篇散文《我有一片戈壁》在《人民文学》发表。这篇文章走进了高中课堂,走进了高考模拟题。授奖词中评价该文“充满了对传承自先辈的历史责任感的敬畏,饱含着对这片土地诚挚的热爱与奉献精神。”
李琸(张杰拍摄)
站在领奖台上,李琸说,前些天她接到赶赴这场盛大的庄园赏文品酒之约的通知时,她们那里正在刮着一场跌入一场的西北风,“寒冷还在纠缠着戈壁,不肯退场。我也正书写着那一场跌入一场的西北风,以及那陷入那一场跌入一场西北风里的陈旧年月。”获得人民文学奖,李琸说,“我非常感恩一片戈壁的故事被看见、被推荐、被肯定。这次鼓励对我而言更是一次重新的出发,我会将这片戈壁继续写下去。”
陈小手获奖的作品是短篇小说《夜神的礼物》。这篇小说的动人之处在于对生活极境的精准把握,当一位准父亲愿意为即将降生的孩子,以牺牲生命乃至最本真幸福的代价,来弥补她唇腭裂的缺陷,这是当代人的内在心灵在日常生活中的伟大战争,它如此微弱又如此惊心动魄。
在获奖感言中,陈小手谈到这篇小说的灵感契机。“年过三十岁之后,娶妻生子,每天柴米油盐,对生活和写作,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我摸索出来就是要写出对生命体验最真实的触动和最诚挚的思考和感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有可能写出有真正生命力的作品。写作是一生的事业,在最初的踉跄学步中,能得到《人民文学》的肯定,无疑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和勇气,从而走向更为深远的文学腹地。”
获奖名单
长篇致敬奖:
柳青《在旷野里》
长篇小说奖:
刘醒龙《听漏》
中篇小说奖:
蔡崇达《命运慢跑团》、陈集益《出燕郊》
短篇小说奖:
林那北《春江水很暖》、沈念《寤生》
散文奖:
姜明《八千年的凝视》、吴志良《遇见》
诗歌奖:
陈人杰《喜马拉雅》、薄暮《冶铁者》
非虚构作品奖:
丁晓平《寻找蒋宗英》
特殊文体奖:
尹迪、吴岩、陈跃红 《云身》(剧本)
新人奖:
李琸(散文《我有一片戈壁》)、陈小手(短篇小说《夜神的礼物》)
翻译贡献奖:
莉亚娜
特别奖:
梁平
传播贡献奖:
董宇辉
(图片除特别备注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