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09:10:00
自2021年结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南京市六合区与西宁市湟源县两地党委政府始终秉承“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原则,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着重在人才交流、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上发力,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多路径的协作新格局。
历史图片
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26亿元实施7大类42个项目。投资7526万元建成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园,2023年8月投用后,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每年60万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50个以上。围绕创建全省沙棘产业建设示范县,联合成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省)·西宁高原沙棘研究院,投资800万元在沙棘良种繁育认证、种质评价、沙棘茶生产等方面开展为期五年的高度协作,建成并投运沙棘果冷冻储藏运输一体化项目。2024年招引江苏羲源集团总投资4.2亿元100MW/200MWh独立储能项目,为青海省首个独立储能项目,标志着湟源县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方面“走在前作表率”。
依托“规划志愿湟源行”活动,科学编定大华工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精准绘制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招商图谱,全力打造苏青协作马家湾“浪河滩”乡村振兴示范村。统筹资金2800万元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县城控规、42个重点村实用性村庄规划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13项专项规划。2021年以来,累计争取各类专项资金48.39亿元,项目储备库总投资从2021年的30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100亿元。
六合区先后选派4名领导干部赴湟源县挂职交流,并组织医疗、教育、农业等领域70名“三支”人才到湟源县开展帮扶工作。着眼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留下一套“可延续”的学校管理理念,持续推进中小学校园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全面落实医疗卫生行业“专家带骨干”“师父带徒弟”工作机制,引进和开展了腹腔镜黏膜下肌瘤套扎术、骨干近端骨折内固定术等新疗法、新技术26项,多项技术填补了湟源县的技术空白,县级医院建成19个省市重点学科,“胸痛中心”通过国家级基层版验收,成功创建“两专科一中心”,成功申报三新项目3个、科研课题6个,中医类科研项目实现“零突破”。
湟源县依托地域优势和资源禀赋,通过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指导,注册并推广“河湟田园·日月臻品”区域公共品牌,建成“日月臻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企业发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与淘宝、快手、832等平台精准对接。同时,在南京市六合区开设“青海消费帮扶六合体验店”。全县累计共有30家企业和14家合作社参与消费帮扶工作,帮扶产品涵盖牦牛肉、牛肉干、黄蘑菇、树莓、蒲公英茶、蚕豆、沙棘、醋、菜籽油、青稞米、青稞面、皮绣、荷兰豆、鸡蛋、枸杞、酸奶、皮绣、排灯、手工艺品等65种。截至目前,累计销售农副产品6.45亿元。
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为加速形成湟源旅游品牌,持续扩大旅游核心竞争力注入活力,推进文旅提质升级。2024年7月16日,南京六合文旅集团与湟源丹青文旅集团举行座谈交流会暨协作签约仪式,开启“2+1+8”模式合作,六合文旅集团向丹青文旅集团提供15万元帮扶资金,用于丹噶尔古城镇海协营项目改造升级。先后举办合源和美文化旅游活动、“日月山下·茉莉花开”——合·源书画摄影展、首届青海丹噶尔东西部协作双宁灯会暨第38届中国·秦淮灯会丹噶尔古城分会场等活动并亮相央视,不断扩大“唐蕃古道,日月湟源”品牌影响力,现已成功入选青海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