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00:35:00
央广网澄迈4月18日消息(记者 付美斌)一杯咖啡不仅带富了海南省澄迈县福山镇的经济,在袅袅醇香中也浸润出基层治理的创新图景——澄迈县公安局福山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在斩获荣誉的同时,福山派出所紧扣“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将百年咖啡文化与“枫桥经验”深度融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咖啡警务”模式,让一杯杯香浓咖啡化作化解矛盾的“调和剂”、法治宣传的“新阵地”、警民沟通的“连心桥”,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注入澎湃动能。
咖啡氤氲中的法治课堂:国家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有谁知道4月15日是什么日子吗?”“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4月16日下午,侯臣咖啡文化村的咖啡警务小课堂,福山派出所民警王锡昌的提问刚落,游客和居民们便齐声回应。国家安全日次日,这场别开生面的普法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警民们围桌而坐,民警一边招呼群众品尝咖啡,一边结合《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通过“案例+互动”的方式,讲解如何防范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侯臣咖啡风情文化村的咖啡警务小课堂现场(央广网记者 付美斌 摄)
“景区游客多,我们把普法课堂搬到咖啡馆,就是要让法治宣传像咖啡一样融入日常生活。”王锡昌手持宣传手册,向来自海口的游客李女士详细解答涉外安全注意事项。
民警向游客宣讲反诈、反恐法律知识(央广网记者 付美斌 摄)
活动现场,民警不仅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还邀请咖啡店员工加入“咖啡警务志愿者”队伍,将反诈、禁毒等宣传页随杯放在桌上,让群众在品味咖啡时潜移默化接受法治教育。这种“咖啡+普法”模式已累计开展50余场,覆盖群众2万余人次,实现了“喝一杯咖啡,学一堂法治课”的宣传效果。
调解室里的“咖啡和解”:矛盾在醇香中消融
走进福山咖啡风情镇的“和气福厚警民调解室”,原木桌椅上的咖啡壶正咕嘟作响,墙上“以和为贵” 的书法作品与满屋咖啡香相得益彰。这间充满温情的调解室已成为矛盾纠纷的“终点站”,至今累计化解各类纠纷83起,调处成功率达98.8%,近五年未发生“民转刑”案件。
“咖啡警务小课堂”普法现场(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当年我们兄弟俩吵得面红耳赤,是民警煮了壶咖啡,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说话。”福山镇花场村村民王某权回忆起宅基地纠纷调解场景仍感慨不已。当时,社区民警联合退休法官、乡贤组成调解团队,在氤氲咖啡香中摆事实、讲道理,从午后聊到黄昏,最终促成兄弟俩握手言和。
和气福厚警民调解室(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这种“咖啡调解”模式,正是福山派出所将地方文化融入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用咖啡舒缓对立情绪,以“法、理、情”三位一体化解矛盾,让“坐下来喝杯咖啡再说事”成为当地群众解决纠纷的首选。
醇香里的平安守护:织密基层治理“安全网”
当夜幕降临,福山咖啡馆的霓虹次第亮起,9支由民警带领的90人义警队已整队出发。他们佩戴“咖啡警务巡逻”袖标,穿梭在烧烤摊、酒吧等人员密集场所,成为夜间治安的流动“守护者”。自2021年推行“夜间巡查+咖啡驿站”模式以来,辖区夜间警情同比下降30%,盗窃、抢夺案件实现“零发案”。
民警在福山咖啡风情镇巡逻(央广网记者 付美斌 摄)
“大数据+铁脚板”是福山派出所的制胜法宝。根据辖区治安状况实际,福山派出所紧密依托公安大数据、“一标三实”智能可视化社区平台以及公安视频监控,建立健全24小时全天候巡防网络,着重突出“夜间巡查”在治安防范工作中的地位,坚持做到“白天见警车、夜间见警灯”。
行驶在道路上的“咖啡警务宣传车”(央广网记者 付美斌 摄)
在咖啡馆设立的“警务联络点”,既是信息收集站,也是应急救助点,2024年以来,累计处置醉酒滋事、游客走失等突发事件12起,救助群众十余人次。“现在晚上出来喝咖啡、散步,看到警察和义警巡逻,心里特别踏实。”经营咖啡馆的陈老板说。
浓情服务的“咖啡温度”:便民举措暖民心
“太感谢你们了,不用出门就能办好身份证!”海南众智福山医院内,护士推着行动不便的患者来到临时办证点,户籍民警正熟练地为患者采集指纹、拍摄照片。针对辖区老年群体、残障人士办证难问题,福山派出所开通“咖啡便民直通车”,携带移动设备上门服务,2021年以来累计提供预约办证、送证上门等服务近千次。
市民在福山派出所24小时勤务指挥中心咨询业务(央广网记者 付美斌 摄)
从“足不出园”为学校集中办理身份证,到“足不出企”为咖啡企业员工登记暂住信息,派出所创新推出的“四不出”便民举措(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办证不出园、服务不出企),将警务窗口延伸到群众“家门口”。针对当地支柱产业咖啡种植园和加工企业,福山派出所组建“护企先锋队”,定期走访排查风险隐患,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合同诈骗等违法行为,2023年以来已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党建引领下的“枫桥蝶变”:一杯咖啡的治理哲学
在福山派出所大门上,一块由公安部颁发的“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牌匾熠熠生辉,荣誉室内陈列着“全省公安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集体二等功”等荣誉证书和奖章。这背后,是党建与警务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通过“咖啡党课”“田间警务室”等载体,将主题教育课堂搬到咖啡园、调解室,党员民警亮明身份、挂牌上岗,在矛盾调解、反诈宣传等一线工作中当先锋、作表率。
市民向福山派出所赠送锦旗(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我们始终牢记,咖啡不仅是地域符号,更是警民同心的情感纽带。”澄迈县公安局福山派出所负责人许志耀表示,派出所将继续以“咖啡警务”为载体,深化“1+1+N”警民协作机制(1名民警+1名辅警+N名志愿者),推动“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中落地生根。
如今,福山的咖啡馆既是休闲场所,更是社情民意的“收集站”、平安建设的“前哨站”,见证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
民警在咖啡馆了解社情民意(央广网记者 付美斌 摄)
记者手记:咖啡香里的法治守护
暮春的澄迈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烘焙咖啡豆的焦香中弥漫着法治气息。作为2025年新晋国家级4A景区,这里集聚17家国内外咖啡品牌,全产业链发展带来流动人口激增200%的治理挑战,福山派出所创新“咖啡警务”,让法治融入市井烟火。
在侯臣咖啡文化村,民警将《反电信诈骗手册》压在咖啡杯下,把咖啡店变成“法治小课堂”。2023年8月以来,32家咖啡店的服务员化身“警务志愿者”,在递上咖啡时同步发放反诈宣传单,配合定期法治宣讲,辖区电诈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40%。更具特色的是“和气福厚调解室”与“老谭调解室”——前者依托警民联动,三年调解矛盾纠纷83起,包括11起疑难积案;后者邀请当地乡贤、咖啡企业家老谭坐阵,以“熟面孔+乡土情”化解土地流转、劳资纠纷等“急难愁盼”,实现“小事不出店、大事不出镇”。
数据显示,通过警企合作等举措,辖区涉企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65%。
采访结束已近黄昏,当第五届消博会的报道声从车载广播传来,调解室里警民共饮咖啡、协商解决方案的场景,恰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以咖啡为媒,将法治宣讲、纠纷调解、安全守护融入日常消费场景,让治理既有自贸港建设的力度,更具暖民心脾的温度。这杯浸润着法治醇香的“咖啡警务”,正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基层治理,“煮”出一份别样的平安答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