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土城子遗址公园︱力微找到了拓跋鲜卑发展壮大的“解码钥匙”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5:26:00    

一座城池的选择,对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释读拓跋鲜卑历史,人们发现,其早期选择迁居成乐城,不但使这个民族从游牧走向定居、从部落阶段迈向封建化,同时也是拓跋鲜卑从此出发、最后定鼎中原的发展“密码”。


根据《魏书》记载,早在迁居盛乐之前,拓跋力微跟随他的父亲诘汾不断西进南迁。诘汾去世后,继位的力微又从漠北南下进入五原北境,即今内蒙古达茂联合旗、乌拉特中旗和固阳一带。在受到西部鲜卑大人蒲头攻击时,力微难以抵挡,率部南下投靠了没鹿回部大人窦宾。由于再次受到西部鲜卑的进攻,力微与窦宾战败。在这次交战之中,窦宾的战马走失,由于力微及时送马相救,才使窦宾脱险。为了奖赏力微,窦宾先是将爱女嫁给力微,又应力微的请求,同意他率领部众北居长川(今内蒙古兴和境内)。《魏书》记载,在长川的十余年,“德化大治,诸旧部民,咸来归附”,力微部落迅速发展壮大。此后,力微兼并了窦宾部众,其余诸部大人也纷纷前来归附,力微的势力更加强大,“控弦上马二十余万”。


其时,东汉灵帝末年,黄巾起义,群雄并起,天下大乱,人民死亡流散,名存实亡的东汉已无力掌控北方诸郡。东汉建武二十年(215年)春,曹操罢省云中、定襄、五原、朔方郡,合以为新兴郡。又于魏黄初二年(221年),迁新兴郡于陉南。至三国初,今内蒙古阴山山脉以南地区已经脱离了中央政权的直接统治。面对这样的机遇,拓跋鲜卑便不失时机地抓住了。


此前,在多年征战中,力微已对定襄地区应该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这一地区正当水草丰美的敕勒川东南部,北面是绵亘千里的阴山山脉,南靠晋北山地,蛮汉山系东迤,崇山峻岭绵延不绝,其间平原、丘陵和山地的广阔空间是天然的优良牧场。成乐城战略位置重要,自然环境优越,东有白渠水(今茶坊河),北有荒干水(今大黑河),西面不远处有沙陵湖(又名天瑞泊,现干涸)和黄河,纵横交错的河流为这片土地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无论是畜牧还是屯田,这都是非常理想的所在。从军事交通来看,从这里西南过黄河可通长安,东南过杀虎口通雁门,北越阴山通漠南,西北直达五原郡,在这样一个区域立足,无论是向南还是向北,都可以游刃有余,这正是力微一定要迁居成乐的重要因素。此外,其时的中原地区正处于三国将尽之际。由于魏、蜀、吴政权更迭、相互攻伐、无力北顾,这也为拓跋鲜卑迁居于此创造了条件。


《魏书》记载:“三十九年,迁于定襄之盛乐。夏四月,祭天,诸部君长皆来助祭,唯白部大人观望不至,于是征而戳之,远近肃然,莫不震慑。”公元258年,拓跋力微带领20万人马,浩浩荡荡地从乌兰察布草原向西挺进,直指敕勒川平原上的定襄故城。在那里,力微把20万人马散布于四周草原驻牧,然后把成乐改为盛乐,并于同年四月到郊外立坛祭天,表示自己正式担任大酋长一职。


拓跋鲜卑迁居成乐,是其从游牧走向半游牧、半定居的关键时期,也是其从部落阶段迈向封建化的重要一步。鲜卑人在广阔的草原上放牧牛羊发展生产,而拓跋力微则安心治国壮大力量。可以说,这一时期是鲜卑人能够生存、发展壮大甚至最终建立代国和北魏帝国的关键,也是盛乐成为北魏发祥地的根基,“始祖神元皇帝”的称号于拓跋力微来讲当之无愧。


力微迁居成乐,到后来建立代国和北魏,拓跋鲜卑犹如开挂一般,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中不断书下浓墨重彩的历史。


从成乐到盛乐,从游牧到定居,从部落阶段到早期国家,拓跋鲜卑实现了本民族的历史性跨跃,这也为统一北方、定鼎中原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乐城是力微找到的助力本民族发展壮大的“解码钥匙”,而北魏盛乐时代,从此开启了华丽的篇章。


丨来源:吴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