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帧间狂想曲|《妈妈!》,如果我“忘”了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1 07:03:00    

今天是母亲节,《帧间狂想曲》用杨荔钠导演的电影《妈妈!》,给大家献上一封写给时光与生命的银幕情书。

65岁女儿冯济真患上阿尔兹海默症,陷入记忆的迷雾,将85岁母亲蒋玉芝认作陌生人,随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折射出关于爱、衰老与救赎的虹光。

母爱,是母性的本能,更是生命的觉醒。它无关年龄、无关病痛,甚至无关“母女”的既定角色——当女儿退化成婴儿,母亲便成了她与世界最后的脐带。真正的母爱,是允许孩子成为孩子,哪怕她已白发苍苍。

一、当遗忘成为日常,爱是永不偏航的舵

冯济真曾是理性克制的大学教授,却在确诊阿尔兹海默症后,陷入记忆的迷雾。她将母亲认作陌生人,模糊的回忆成为利刃,原本拧巴的亲情更加困窘。而蒋玉芝,这位曾被女儿“管束”半生的母亲,却突然成了女儿的“小棉袄”。她戴上老花镜,将女儿的病情变化记成密密麻麻的笔记;她在浴室里给吹着泡泡的女儿洗澡;她推着轮椅带女儿看海,任浪花打湿裙角。在女儿因失禁尿裤子而窘迫害怕时,蒋玉芝温柔的抱住孩子安慰她“妈妈在,别怕。”

这份爱,是母性的本能,更是生命的觉醒。它无关年龄、无关病痛,甚至无关“母女”的既定角色——当女儿退化成婴儿,母亲便成了她与世界最后的脐带。真正的母爱,是允许孩子成为孩子,哪怕她已白发苍苍。

二、 在记忆褶皱里,爱是永不褪色的刺绣

《妈妈!》的叙事如一幅双面苏绣,明线是母女日常,暗线是女儿的隐秘伤痛。影片中,冯济真总在深夜反复擦拭父亲的遗物,她的病发,源于对父亲之死的愧疚因此她执着于编撰父亲的考古日记。这份“罪愆”如影随形,直到病魔撕开记忆的痂,她才在幻觉中与父亲相见。母女俩日渐回温的相处和交流,伤口在细水长流的温情中慢慢愈合。

导演用克制而诗意的镜头,将这份跨越生死的和解编织进生活细节里,母女俩同吃冰淇淋,携手对付搅蛮客人……院子里的花在雨中摇曳如旧时光,就连母亲佝偻的背影,都像极了女儿童年记忆中那座永远向她敞开的港湾。爱,是时光的琥珀,将伤痛凝成温柔的力量。

三、在光影褶皱里,爱是永不散场的盛宴

《妈妈!》不是一部让人“哭完就忘”的电影。它像一根银针,轻轻挑破我们心底对母亲的亏欠与依赖。我们总以为,母亲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却忘了她也会老、会病、会害怕;我们总说“等有空了多陪陪她”,却让“下次”成了永远的遗憾。

而这部电影提醒我们:爱,经不起等待。人生大事不止出人头地,幸福往往就在我们身边。

(大众新闻实习生 李林奇 统筹指导 李金霞 大众新闻X山东艺术学院联合共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