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8:33: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读创诵读”
—————————▼—————————
朗诵:赵玉
点击小三角收听
春风里和母亲挖荠菜
作者:李玉
在母亲的菜园里溜达,突然发现一株荠菜。我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叫母亲拿来挖刀,想将这久违了的美食采回家。
正在晒太阳的母亲听了我的话,转身去了院内的工具房拿来了一把尺余长的挖刀,手里还提着个有了些年代的竹篮子。
待母亲走到跟前,看看我手中的荠菜,笑笑对我说,“傻儿子,这不是荠菜,这是野草莓,不能吃的……”
我愣了一下,“可是,我记忆中,荠菜就是这个样子的啊。”
“荠菜的叶子是花边的,不像这个这么整齐,而且,荠菜的根是白色的,你看这个是红色的……”母亲说完,在菜园里寻找起来,一边不时地拨开油菜苗,一边对我说,“因为打了药,现在荠菜已经很少见了。”
有邻居看我们母子俩在菜园里走来走去,就问我们在找什么。当听我说在找荠菜的时候,他向我们推荐一个地方,“某某家边上的菜地你去看看,里面有不少的。”
邻居说的地方,距离我家不过百米。母亲当然也是知道的,听了邻居的话,她就对我说,“走,去那块地里看看。”某某是我堂哥,关系很近,邻里关系也很好。
和大多数村庄一样,我们这里很多房子已经闲置了,有些空地上面长着荒草,有些被邻居种上了菠菜、蒜苗、香菜等。邻居说的这块地的主人,已经离开村庄几十年。
在路上,母亲说,“你离开家太久了,荠菜长啥样都不记得了。不过,你刚拔的那棵野草莓和荠菜倒是真的挺像,等一下,我就让你看看荠菜真正的样子。”
说话间,就来到了那个被篱笆墙围着的菜园。
一进菜园,母亲就发现了一个目标,喊我过去看,“你看,这才是荠菜。”说着,她把挖刀给我,“你挖,我拣。”
我懂母亲的意思,她是怕泥土弄脏我的手,而且天气有些冷,她怕我冻坏手。
母亲的爱,无处不在,我已经习惯,于是很坦然地接受了母亲分配的任务。
那是一棵直径有三十厘米的大棵荠菜,叶茎肥壮。挖起来之后,我也看到了白白的根。确实,这和我刚才看到的那个野草莓完全不同。
我环视了一下这菜园,大概50平方米的样子,一排一排地种着蒜苗。蒜苗中间的间隔有40厘米,这些荠菜和其他的野草就长在这些间隔里。因为天气的原因,有些荠菜已经泛黄,叶子和土地的颜色接近,要蹲下来才能看到。母亲不时地唤我:“这里,这里,这里。”我弓着腰,顺着母亲手指的方向,她指哪棵,我就挖哪棵。我也发现了一些,挖起后,和土一起放在母亲面前,她捡起来,抖去根上的泥土,然后轻轻放进篮子里。
“你嫂子喜欢吃荠菜饺子,上次回来在市场买了2斤,不过,味道不够。”母亲对我说,“今天挖的这个,回头我给你择好洗净晾干,你带到深圳去吃。”
我告诉母亲说,市场上买的荠菜,是人工种植的,来自大棚,没怎么见阳光,当然味道不够了,野菜,要有太阳的暴晒才有野味。这次挖的,就等嫂子回来,我们一起包饺子吃吧。
母亲说,那也行。
很快,我们就将这50平方米的菜园扫光了。8两左右,去除了黄叶,有半斤。
母亲还在择菜,屋里的电话响了,等我出来的时候,母亲已经不在门外了。
母亲再出现的时候,手里又拎着半篮子荠菜,“包饺子吃,这半斤太少了,我又到后面的菜地里找了一些……”母亲说着,翻动了一下篮子里的荠菜。
此时,夕阳下的母亲,分外生动。
【作者简介】李玉,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专栏作家。14岁开始发表第一首诗。之后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百万字。多部作品被《读者》《青年文摘》《中外期刊文萃》《微型小说选刊》《意林》《特别关注》《格言》等转载。多篇文章选入中学生课外读本及试卷。出版有散文集《墙角的父亲》。
(本文图片摄影 赵玉)